大唐王朝的后妃和她們的小王們(之六)
四、唐玄宗父子的共用妃子─楊玉環(上)
盧炎光所繪《唐太宗-李隆基》畫像
剷除韋后勢力以後,李隆基讓父親睿宗李旦復位。二年後,西元712年自立皇位,即唐玄宗。收復李氏唐王朝,李隆基看來頗為英明勇猛,並贏得「開元之治」的聲譽。但是就在開元25年(西元736年)寵妻武惠妃(四十歲)病逝,九年後,西元745年農曆三月三日中午中和節(即上已節)。民間辦郊遊踏青的活動,即杜甫詩「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之日。李隆基也微服混入人群,這時他眼前出現一個麗人令他怦然心動,找太監去查佳麗竟為何家女子?小太監稟報正是「壽王妃」。壽王即自己的兒子李瑁,此女竟是自己的媳婦(即西元735年李瑁娶進門的楊玉環),但是李隆基仍不死心,捨宮中佳麗三千而獨鍾此女。不過分明奪媳婦為妻,這成何體統?但是弄臣李林甫獻計:先讓楊玉環剃度為尼,然後漂白,遵循的是「武媚娘模式」(見前文)。如此一來不就於古有據,合於祖上所立先例。
這年(西元745年)八月,令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法號太真(壽王另娶韋招訓的女兒為妻,距楊玉環和壽王結婚已十年,汰舊換新,大概壽王可以無怨吧?沒有考證不確定)。連四個月都等不及,李隆基就把楊太真接回宮,這時玄宗為61歲,楊玉環26歲,只要她回眸一笑就是「百媚生」,「六宮粉黛」幾千人都變成「無顏色」,同時間已過世楊父楊玄琰追封「太尉齊國公」,母為「梁國夫人」,叔父楊玄珪封為「光祿卿」,伯公(祖父堂兄)楊金生為「鴻臚卿」,楊琦為「待御史」,「族兄」楊釗為「金吾兵曹參軍」,大姊、三姊、八姐(僅有四姊妹)全封為「X國夫人」。總之雞犬同昇,所以「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李白,長恨歌)。上面提到的楊釗就是引起安史之亂的楊國忠。
對如此狠狠「爭」來的傾國美人,其實李隆基並非如大家想像中那麼憐香惜玉,就別說安史亂兵之中親自賜死貴妃。光是進宮十年間就有二度被玄宗趕回娘家,而且第一次被遣出宮,竟在進宮第二年(746年),此事出於李隆基雖有了新歡,不知是因為好看得不一定「好用」,還是良心發現,總之這一天皇帝找到舊愛梅妃(原姓江,名采蘋,高力士拉的皮條),在上陽宮睡到日上三竿,猶不早朝。楊玉環居然強闖上陽宮撞門而入,皇上驚問「何事而來」,答曰「來給皇上和梅妃請安哪」,恃寵而驕的貴妃並作勢撲向梅妃。第二次貴妃被遣出宮是在750年,李隆基的侄兒李進年輕英俊、多才瀟灑,在宴席中以專長的吹笛饗賓客。奏畢遺留笛子,玉環一時興起拿有李進口水的笛子吹了起來,玄宗受不了,楊玉環答陛下,你不是「長思作長枕大被,與諸王同起臥」,我只是用笛而奏有何不妥?
比上面事件更有甚者,還有貴妃對驍勇善戰的洋將安祿山的好感溢於言表,說也奇怪,李隆基對於寵信的安祿山竟不以為意,在李隆基主持的迎接安祿山的大宴中(西元747年正月),自己提議讓安祿山與貴妃、楊釗及楊家三個姊妹結為乾兄妹,安祿山則堅持認貴妃為「乾媽」。既然是母子,楊玉環某日命宮女準備大號襁褓,親自剝光安祿山的衣服,和宮女七手八腳把這個兒子按入浴池,為他擦洗,名為「洗兒」,玩得有夠瘋吧!引「狼」入室,玄宗夫婦日後淒慘下場,怪得了誰?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