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啟事
因書市瀟條,部落成書計劃延宕中。
現在,本部落格所有發表過文章,在紙本書出版前,決定全面開放自由閱讀。
(其中較可能優先出版的為:《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的疆土與后妃》尚請期待)

目前分類:說畫不正經 (10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東方版的《失樂園》

    日本北海道札幌的骨科醫師渡邊淳一,1995年寫了小說《失樂園》,在日本經濟新聞連載17個月,成為企業界、政治界老男人每日引領企盼讀到的精神振奮劑。1997年拍成電影,由黑木瞳和役所廣司主演。電視版連續劇也先後上場,由川島直美主演,不管哪個版都轟動全日本。
劇中50歲的久木,出版社資深主編,擁有家室兒女,當邂逅了中年人妻書法老師凜子,展開了欲生欲「死」的不倫戀,最後的下場是相約一場激烈情欲交戰後,雙雙服毒殉情,激情的影響全日本陷入「失樂園症候群」,離婚率、殉情率雙創新高。
更轟動的情節是:1995–96年寫作期間,電視版女主角單身的川島直美,和有婦之夫原作者渡邊淳一的「現實版」不倫戀,被狗仔媒體《謊言的真相》(2004已停刊)拍到兩人在札幌的渡邊別墅中出入。這個真實的體驗,相信為渡邊帶來寫作的靈感,為川島直美增進了演技的磨練機會(據瞭解川島所爭取電影版主演,落入黑木瞳手中,應為川島極大遺憾)。
川島直美的感情生活一向豐富,她畢業於青山學院英美文學系,21歲大三就主持廣播節目,熱愛品酒、雪茄、烹飪,曾獲法國酒莊授予的騎士衡。30歲之前與她的經紀人有長達13年的戀情。主演失樂園時37歲,之後還有拍攝《紅花》時的「東映」小開岡田裕介,以及演員大鶴義丹等。川島2013年8月罹膽管癌,2015.9.24去世,享年54歲;渡邊淳一2014逝世於東京,享年81歲,札幌設有「渡邊文學紀念館」,安藤忠雄所設計。

  本文已收入最新出版的《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的疆土與后妃》書影影見下圖)

〔255〕東方版的《失樂園》

電影《失樂園》海報及劇照(一)

〔255〕東方版的《失樂園》

電影《失樂園》海報及劇照(二)

〔255〕東方版的《失樂園》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溥心畬和黃君璧的后妃(上)

     —  I  溥心畬

    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兄,民國繪畫界和張大千齊名,稱為「南張北溥」的溥心畬。1896年出生北京,原名愛新羅覺.溥儒,字仲衡,後改心畬,號西山逸士,書畫常鈐「舊王孫」印,他是恭親王奕訢的孫子,道光帝的曾孫,載瀅之子。1910入貴冑法政學堂,1913年畢業,1914–1917在德國修得天文、生物雙博士,但是他的書畫自幼親炙大內收藏,觀摩體悟,自成清逸秀麗、超俗到不沾人間煙火的風格。
    溥儀當上偽滿州國皇帝的時候,力邀他輔政,被他當即拒絕且勃然大怒說「九廟不立,宗社不續,祭非其鬼,奉非其朝」,他也拒絕日本軍官的求畫,甚至蔣夫人的拜師,他也不接受。
    1917年溥儒迎娶前清陝甘總督升允之女羅清緩,也是書畫的同好,1928(32歲)赴日講學,聘為京都帝大教授,兩年後回國。
    他在40歲的時候迷上他家的女傭李墨雲,墨雲原名雀屏,在大陸是揀煤渣貼補家用的女孩,被溥母項夫人以100銀元買來當丫環的,18歲之年長成嫵媚可人。他與溥儒的關係曝光後,一度被趕出家門,但溥儒苦苦出門去找,不得已在1936年定為側室,這時是抗戰期間,她成為溥家的管家。1949年大陸淪陷,他由舟山被蔣介石派機接到台灣,1950年起在師大美術系任教。
    這時的李墨雲,由於恃寵而驕,溥的生活起居都由她打理。更由於出生王宮貴人,溥儒沒有自理生活的能力,連臨沂街到師大也不知怎麼走,所以墨雲控制他的作息,連看電視與人閒聊都在她管制中,香菸也只供應劣質菸,書畫用印、收錢都得由墨雲一手包辦,大畫家變成兼課、趕畫的賺錢工具,(1955溥在台中東海也兼課)。
    更不堪的事是李墨雲還出軌溥的學生張宗
,生輩皆知,大師卻只能隱忍,且這時「姦夫淫婦」還自立門戶,打著大師的名號在外面賣畫授徒。
   1950年代溥儒赴日訪問期間,張宗
竟然另結新歡,而且生有二子,這事溥1963年鼻咽癌(一說淋巴癌)去世後才曝光。不久李墨雲也改嫁,原來每個人都不是為愛所吸引,而是為了畫的龐大利益所指使。
   1991年溥的長子毓岦(孝華)病重住院期間,家裡遭歹徒侵入,其妻被殺害,這也是為了畫的值錢而引發的不幸悲劇(雖然這次由於溥的重要作品都藏在壁內夾層而沒有損失)。

溥心畬.jpg

溥儒作〈松下賞月〉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梅松式戀情

               —約瑟芬是怎樣愛著拿破崙?

   約瑟芬,吸引了拿破崙,由於她是巴黎高級人士社交圈中的名女人,她身材細長,皮膚微黑、頭髮黑直,一張櫻桃小口,是一個矯柔造做的風騷女郎,雖然非常狐媚,卻冷若冰霜。
約瑟芬出生於法屬加勒比海馬丁尼克島(Martinique)農家,原名瑪麗.約瑟.露絲.塔絲琪.德.拉.帕格瑞(Marie Joseph Rose Tascher de la Pagerie)。也該到巴黎換個優雅的名字。她嫁過保哈奈斯子爵(Viscount Alexander de auharnais),因為他過於顛倒於她的姿色,因而從軍;又因貴族血統在法國大革命時上了斷頭台(1794),他給約瑟芬留下兩個孩子(Eugene and Horsense)。所以原來她只是個拖油瓶的寡婦,但是老法似乎不這麼認為。
   而且她還老拿破崙六歲,不過拿破崙騎在馬上的時候,的確有比她高一點。他們新婚花束還沒有枯萎前(1796)拿破崙已經越過邊界進入義大利,他以為小別勝新婚,靠著魚雁往返也可以培養甜蜜愛意,所以他每天寫信給約瑟芬,那怕騎在馬上也照寫,但是他收不到她的隻字片語,不管是他寫「今天生擒五萬奧地利人,隨函只寄去一個吻,甚感抱歉!」或者「希望得到妳的信,今天俘獲一萬個吻,隨函寄上一千個奧地利人」。約瑟芬沒有回信的原因,當然是她太忙,因為她忙著和一個法國年輕騎兵希波利特.查理(Hippolyte Charles)起舞(還傳說有一次他們跳裸舞)。當拿破崙凱旋歸來,舉國歡騰時,約瑟芬也一樣冷淡。當他告訴她「我俘虜了五萬戰犯、獲得兩百面軍旗、27箱1792年的萊茵酒,以及21幅提香、4幅波提且利的名畫…」時,約瑟芬竟打起呵欠來,拿破崙聽他一個部屬太太告訴他有關約瑟芬偷情事件,拿來質問她時,她只聳肩答「只是尋常交誼活動」,甚至他回到家才看到他寫的情書連拆也沒拆,她說「一直找不到拆信刀」。然後迎接拿破崙上床時,要他和她那隻破毛狗一起睡。
   雖然如此,拿破崙稱帝時還是拉著約瑟芬一起以皇后加冕,賞賜她的禮物、飾品、鑽石一樣不少,他只要求她為他生下一個子嗣,繼承王位,她依然不從說「我已經生過了呀!」。在種種威迫和利誘都無效之後,拿破崙另外找了瑪麗.露意絲(Marie Louise of Austria)為他生子。1809年約瑟芬終於被離婚。但是1799年約瑟芬就擁有了馬梅松宮(Malmaison,現為馬梅松博物館)直到離婚後,她仍住在裡面,直到她死。現在該館豎立著約瑟芬雕像(見圖)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Richarld Armour的《都是夏娃惹的禍》

   本文已收入《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的疆土與后妃》新出版的紙本書

〔252〕馬梅松式戀情

                                                                                 約瑟芬 像

〔252〕馬梅松式戀情

                                                                          婚禮中的拿破崙與約瑟芬

〔252〕馬梅松式戀情

                                                      馬梅松博物館的約瑟芬 雕像

〔252〕馬梅松式戀情

       拿破崙(為約瑟芬)的加冕聖典(Coronation of Napoleon/Napoleon Crowning Josephine or Le Sacre) 

       1805–07年 油彩/畫布610x931cm                                                                                      巴黎羅浮宮 藏

 

〔252〕馬梅松式戀情

                                                   嶄新出版的《可以說是,每一個人的疆土與后妃》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畫價9.8億的卡蘿和她的另一個祕密情人

        女畫家卡蘿的 一件作品正以9.8億台幣拍出(見圖一),她與負心老公里維拉的情史被拍成電影《揮灑烈愛》,情節包括里維拉與卡蘿的親妹妹通姦。此外卡蘿也有地下情人─攝影家尼古拉斯‧穆雷(Nickolas Muray),事件詳見即將出版的拙著《經典攝影藝術全覽》,穆雷所拍卡蘿像見附圖二,有關卡蘿及里維拉的作品及情史已見本版《20世紀視覺藝術全覽》。

 

掃描0175.jpg

NickolasMurayFridaKahlo.jpg

經典攝影EDM廣告.jpg

EDM-Line版用-01.jpg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街接吻的情人,是誰?

        羅伯特‧杜瓦斯諾(Doisneau, Robert 1912-1994)的這件當街接吻的照片,被翻印成海報、明信片各數十萬張。這是藉以宣傳巴黎自由浪漫的形象之用,影中人到底是誰,居然引起爭議,多達20幾人都說〝就是當年的我〞,還為此興起訴訟多年,最後事件落幕,真相為何?見拙著《經典攝影藝術全覽》。

108-2.jpg

                                                                                                                           巴黎市政廳廣場之吻(Le Baiser, L'Hotel de Ville, Paris) 1950

5fac2845b568c4cf45d0bf826ae41c50.jpg

                     醉人的吻(Le Baiser Blotto) 1950

經典攝影EDM廣告.jpg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牛的壁畫

     ─ 牛為藝術史最早創作的意象

A9.jpg

牛廳   C16000-14000BC 橫寬16m, H5m                                                                                                                            法國拉斯哥窟之一部分

A4.tif

獅群與犀牛 C25000-17000BC 石灰岩上色                                                                                                           法國阿德什山谷雪維洞窟

A5.tif

野牛 C14000-10000BC 石灰岩上色  寬 195m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的牛

  以上作品不約而同以畫牛為主題狩獵的對象,詳見拙著《古代視覺藝術全覽》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帕,中彈了

         和布烈松共同創立「馬格蘭」的卡帕,最知名的或是那件在西班牙戰爭中中彈剎那的士兵。卡帕的女朋友也在戰地中彈,他自己則在越戰中中彈身亡。他還有一位女朋友是巨星英格麗.保慢(Ingrid Bergman),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吧!

    以上傳記及作品均見拙著《經典攝影藝術全覽》,即將出版,敬請期待!

56-5.jpg

戰士倒下(The Falling Soldier, 一位共和軍的士兵中彈) 1936                                                       明膠銀鹽沖放

56-1.jpg

諾曼第登陸(D-Day)  1944                                                                                                                                  明膠銀鹽沖放

56-9.jpg

宣示對日抗戰/漢口 1938                                                                           明膠銀鹽沖放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烈松見到了國民黨在北京的最後一天

    1949北京淪陷共產黨手中,這時攝影泰斗布烈松正派駐北京,他拍下軍隊準備撤退的隊伍,一如平常吃著早餐的平民百姓。他也在上海拍到恐慌持金元券擠兌黃金的群眾(終發生踩踏致死事件)。以上作品及布烈松生平傳記,均見拙著《經典攝影藝術全覽》,即將出版,敬請期待!

81-18.jpg

國民黨在中國北京的最後一天(The Last days of the Kuomintang, Beking China) 1949  明膠銀鹽沖放

81-17.jpg

題名同上 1949

81-16.jpg

紅軍到來前,上海的搶購黃金潮(Trying to buy gold before the Red Army enters Shanghai)   1948              明膠銀鹽沖放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張老蔣是誰拍的?

    1947年布烈松與卡帕、西摩及羅杰,共同創立《馬格蘭影像公司》(Magnum Photos),以發行戰地獨家攝影片為業務,(卡帕、西摩皆陣亡戰地),戰後喬治.羅杰(Rodger George 1908-1995)發誓不再拍戰爭,而以拍原始民族部落出名,這件和史迪威將軍的合照,為蔣介石夫婦積極拉攏老美爭取經援支持抗戰,留下的歷史鏡頭。以上作品收錄在《經典攝影藝術全覽》,即將出版,敬請期待!

LON86303.jpg

蔣介石夫婦及史迪威將軍(Stillwell) 1942 明膠銀鹽沖放

102-4.jpg

蘇丹努巴族的摔角者(Korongo Nuba Wrestlers ) 1949 明膠銀鹽沖放

經典攝影EDM廣告.jpg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打疫苗囉!你認得大衛.西摩?

    這是大衛.西摩(David Seymour 1911-1956)拍攝1948前後兒童排隊接受疫苗接種的天真可親場景。西摩和布烈松、卡帕及喬治.羅杰,1947年共同創立「馬格蘭影像公司」(Magnum Photos),他的父母二戰時為納粹殺害,他曾受聯合國兒童組織委派拍攝大量關懷各地貧困苦難中的兒童。西摩不幸和卡帕一樣為攝影捐軀,死時45歲。更多西摩作品及傳記,編入拙著《經典攝影藝術全覽》書中,預計2021下半年出版,全書計蒐羅名家近400位,書厚達432頁,敬請期待!

121-1.jpg

學校的預防接種(School Vaccination)  c1948      明膠銀鹽沖放

6518738824.jpg

在希臘約阿尼納難民營小孩唱著民歌等待分配牛奶  1948   明膠銀鹽沖放

 

108經典攝影藝術全覽-Cover.png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艾未未,又有事?  

  

           中國行為藝術家艾未未的政治不正確,屢遭官方干預、限制展演,甚至小命幾乎不保。

sAPEW2ThewwcR-KfJCJ3jImBoRq1YMmh-tDLtvrQy7Y.jpg

                                                                                                                                       艾未未  近照                                      

 

     今年(2019)柏林影展中,中國參展的影集《Berlin, I Love you(柏林,我愛你)的製片人和贊助人被要求必須剪掉其中艾未未2015講述他與旅德的兒子間的感情的一段短片(由德籍監片克勞森   Claus Clausen)監製。

256.jpg

                                           《柏林,我愛你》海報。(網上圖片)

IMG_1033.jpg

                                                                                                 艾未未作品「十、一,中指」徵稿入選作品

      欲知艾未未的創作、歷程,可選讀本版《當代視覺藝術全覽》行為藝術篇。

EDM-Line版用-01.jpg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馬桶失竊與本版新書的關係

         當代藝術家卡特蘭的作品《金馬桶》,為黃金打造,耗資百萬,今年九月十四日在英國展出時失竊。今年本公司出版新書《飆象》封底中,即選用該作品,這和本書主旨「創意」到底何干?當然需要讀者親自品嘗方知其妙在何處?而且我們還一口氣用了四個「馬桶」,就請大家「聞香」一番!

_108812058_gettyimages-1174134230-1.jpg

            位於國牛津郡的前首相邱吉爾祖宅─布倫海姆宮(Blenheim Palace)展出的卡特蘭作品《金馬桶》

  卡特蘭 (Cattelan, Maurizio 1960-)所作現值100萬美元的18K金馬桶,2016 九月在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展出一年,並讓10萬名觀眾使用過,該作品名《美國》。川普總統一度想向該館借梵谷作品《雪景》至白宮展示,但該館長覺得此作比較適合,此作及引起的話題,非常露骨地揶揄了拜金、貪婪的美國及其元首。

2019-adm-A.jpg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愛上愛麗絲

    

《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劉易士‧卡洛爾(Lewis Carroll 1832-1898) ,其實這是筆名,本名叫「查爾斯‧盧特溫‧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他除了因這本書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學家外,他更是數學家,而且,她還是攝影家,格友聽說過嗎?

  道奇森是一個身高六呎,敏感、羞澀、笨拙、口吃、單耳聾,又有癲癇的牛津畢業的大男生。他愛拍的題材是女童,當年他心目中的愛麗絲就是基督學院院長Henry Liddell的女兒 Liddell Alice,她是他的模特兒、書中主人翁,更是他暗戀的11歲小女孩,那年1863年他31歲,未婚,他忍不住向她求婚,當然下場尷尬,和Liddell家的情誼也因此疏遠。

th (3).jpg

琳達愛麗絲 (Alice Liddell) 1858

  道奇森的攝影作品至少60%被他自己毀屍滅跡,而且1880(48),無緣由的放棄攝影,1898(66)他死在姊妹的家,終生未娶。1853-1963期間的日記也離奇缺頁,所以偉大的文學家、藝術家、數學家,其不為人知的性取向,分明是晦暗的戀童癖者。

掃描0024.jpg

                              瑪麗米雷(拉斐爾前派畫家米雷織女) c1860  Albumen Print

掃描0021.jpg

             碧翠絲‧赫琪(Beatrice Hatch) 1873劉易士 作 蛋白印相 美費城羅森巴赫博物館級圖書館 藏

  格主正著手編寫《古今視覺藝術全覽》系列的增編本《經典攝影藝術全覽》,要等全書殺青尚不知何時,走筆至此,提早分享格友。

99496.jpg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雕像太真,行不行?

       中正紀念堂刻正展出的「幾可亂真」雕塑展,這是始於20世紀70年代的「超寫實主義」(至今50),有人質疑:藝術品如果和真實「物件」沒有了距離,那還叫藝術品?例如吾友義民中學廣美科老師陳勝棋便問「這認知會不會離藝術愈來愈遠?」

  本來藝術就是「假造」中之事物,藝術的目的(或目標)更不是再現自然。但是唯獨「超寫實主義」,他們的「寫實」是明知而故意為之,是一種挑戰、一種刻意到近乎「自虐」地去誇大其實,同時企圖針對「照相機」的挑戰,所以也稱之為「照相寫實主義」,這好比普普藝術,也是明知為俗卻寧俗不雅。

IMG20190725145248.jpg

                                                                                                                                                                                                                               傘下的夫妻        慕克‧龍 作

IMG20190725143949.jpg

                                                                                                      站著閱讀的女人                           喬治‧西格爾  作

  20世紀以降的藝術一再地打破古典、傳統的寫實風格,印象主義、野獸主義、抽象主義,一路挑戰寫實,換言之,「難道新一代的藝術家就不會寫實了嗎?所以這時的「超寫實」誕生,正好是反反顛覆。

  超寫實的大將西格爾( Segal, George )、慕.克龍(Mueck, Ron 1958- )這次都有作品參展,和慕克龍同期的詹克斯(San Jinks 1973- 詹克斯在格主臉書《有影的,國情報告‧殊》粉絲團已有推介 ),是後起之秀,前陣子在草屯毓繡美術館展出。

   彼得.蘭德(Land, Peter)的《從頭開始》            、阿蘭瓊斯(Allen Jones)有一件「冰箱」展出,那不能算作超寫實。卡特蘭當然是大師級藝術家,有許多驚人之作,但他這件”聖母頌“的作品,實不能歸在「超寫實」。

IMG20190725144209.jpg

                                                                                                                                                                                                                                          聖母頌                卡特蘭 作

IMG20190725150014.jpg

                                                                                                                                                       冰箱                    艾倫‧瓊斯  作

IMG20190725144612.jpg

                                                                                                                                                                                                                     從頭開始                 彼得‧蘭德 作

  西格爾、艾倫瓊斯等的作品均詳列舉《20世紀視覺藝術全覽》中。

  慕克龍、彼得蘭德、卡特蘭(Cattelan, Maurizio 1960-)作品詳介於《當代視覺藝術全覽》。

IMG20190725150027.jpg

                                                金吉達香蕉(Chiquita Banana)           梅爾‧拉莫斯(Mel Ramos)  作

IMG20190725144745.jpg

                                                                                                                                                                                                                             臥女                                    詹克斯  作

  如果要進場看這次展出,事先沒有先看格主的書,你要看的是哪個重點?誰是大咖?誰才是最值得一看?否則門票350元還不便宜捏!(該展覽展至2019.09.22)

 

EDM-Line版用-01.jpg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色的,就會有藝術嗎?

                                                 ─如何跟著藝術大師拍下去

      (2018)年,一月在「週刊」上看見台灣的一位攝影師穆川申,經常在網路揪男男女女拍群交圖,811日報載,穆川申又因67男的極樂趴,被地檢署搜索、偵訊、交保。   

掃描0035.jpg      

    穆川申自命為藝術攝影家,他的辯詞是:曾在父親的書櫃裡,翻閱到日本知名攝影師荒木經惟的作品,此後多次觀看荒木經惟展覽,進而奠定他未來想要完成的攝影風格,也啟蒙他踏上色情攝影這條路,「是荒木經惟大師啟蒙了我」、「他是顛覆了我對攝影專業的一個重要的人!」、「我天生或許對於荒木經惟那一塊有著興趣和努力的構成一種直線性的平衡。」

掃描0034.jpg

                                                                                                                                     穆川申作品之一

    這個推論如果可以成立,只要見到畢卡索相關書籍被「啟蒙 」,就變成藝術家,藝術家不就是人人可以輕易可當成的?

         荒木經惟可,穆川申為何不可?這個問題的解答說起來也不是那麼難,第一是創作的「動機」是否為「單純」,第二「目的」是否為商業。荒木的創作的確是根植於「性」,但能夠把「色」這件事以赤子般坦率鋪陳,正所謂要有話說,方才說「畫」,不能為無病呻吟、刻意為賣弄,更不可「愛上版面,強說藝術」。

    正好相反,當你看到藝術家這樣說,你就一定不可跟著追隨,因為依樣畫葫蘆,你就完了!光是有「性」當然更是不行的。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川普也遇見了許曉丹嗎?

            ─許曉丹想怎樣,說畫(續篇)

        川普意興風發、叱吒風雲,但最近遇到一件笑不出來的事了,一名A片女星史蒂芬妮‧克莉弗德(Stephanie, Clifford),即將在美國期中選舉,投票前一個月以花名「狂暴丹妮絲」(Stormy Daniels)出版一本「全都露」(Full Disclosure)的小三現身說法的八卦書。

掃描0031  

        這跟台灣知名模特兒許曉丹扯得上什麼關係?答案是關係重大,如出一轍:第一、尺寸問題,第二、「檔頭」問題,第三,是「床技效果」問題。丹妮斯在書中說川普:在2006年於加州太浩湖與她幽會,其中細節,像是川普的私處毛多,生殖器官「很有特色」,頭大得跟瑪力歐賽車裡的毒磨菇一樣。丹妮斯還說,川普的老二「比平均小」,但「也不是超級小」。且「那恐怕是我做過最乏善可陳的性愛了,但顯然他(川普)不這麼覺得。」

掃描0031-a  

      至於本部落格年前(上篇,編號233)提過的許曉丹所遇那位美術系教授,也被出書爆料,其慘狀沒有最慘,只有更慘。格友請找出對應收看,其中的一、二、三就請讀者自行「核對」。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老畢卡索遇見年輕水電工的四部曲

(第一部)

    網路出現這樣的傳奇故事:畢卡索晚年,恍然發現名利環繞的光芒下,沒有真正的愛,所有的人奉承獻媚,都是為了他的畫,哪怕是幾筆塗鴉的紙片,也可以價值連城,人人只覬覦這些。

      在他正感孤獨,沒有朋友時,一天來了一名年輕水電工蓋內克,他質樸、憨厚,只會專注埋首工作。這時的畢卡索忽覺「不啻是暗夜裡的一縷晨光,一掃積年的壓抑和苦悶…,只有在蓋內克面前才敢摘下世俗的面具」,他們建立了友誼並送他一批畫,工程完成後,蓋內克繼續到處幹活去了。197348日畢卡索逝世,蓋內克聽到消息,才想起他送他的那批畫,清點一下共271件。「看著這一張張畫,那位誠摯老人的話語又在耳邊迴響:『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他的眼眶濕潤了,他平復起激動的情緒,把這些畫又仔細地收進皮箱裡,在安全的地方收藏好。

600_phppjP7hZ.png

                                                                                                     蓋內克受贈的作品之一(圖擷取自France 24)

(第二部)           

    2010年的12月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聞震驚法國:年逾古稀的安裝工蓋內克將畢卡所贈送他的271幅畫,全部捐給了法國文物部門。經鑑定,這些畫作全部是畢卡索的真跡,價值達1億多歐元。

   人們感到非常困惑和不解,擁有一張畢卡索的真跡,是人們夢寐以求的事,老人擁有這麼多畢卡索的畫,為什麼坐擁金山不享受,要全部捐出來呢?

   蓋內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道:「畢卡索曾對我說過,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是朋友,我就不能占有,只能保管。現在,我把這些畫捐出來,就是為了讓它們得到更好的保管。」以上摘抄2016.05.30齊風韶韻這個「網頁」,該格主並加這句結語:「當你放下一切名利的貪婪,而只以人性的光輝去愛人的時候,才能得到真愛的回應。」

(第三部)

        後來,面對「他人」質疑時,蓋內克又改口了,他透露上述那批畫的來由說:「這些作品是畢卡索最後一任妻子賈桂琳在畢卡索死後送給他的,可能是為了減少繼承財產的清點數量。當年賈桂琳給了他1517個裝著畢卡索作品的垃圾袋,讓他暫時保存,後來賈桂琳回收時,給了他其中一個袋子,就是這個部分。

7623595162.jpg

(第四部)

        上面的傳述卻被否定了,原來這在2010.11月,就因為蓋內克找上畢卡所遺產管委會鑑定那批271件畫作的真偽,被畢卡索的兒子克勞德抓包,認為他的說詞「不合情理、事有蹊蹺」─向「反文化財產竊盜中央辦公室」提出告訴,經過數年審理,2016.12月的報載消息:

西班牙畫家畢卡索晚年家中雇用的技工當年77歲的法國人蓋內克(Pierre Le Guennec )及妻子 ,被控偷竊並藏匿畢卡索名畫,法國艾克斯普羅旺斯(AIX-PROVENCE )上訴法庭16日維持2年緩刑判決。蓋內克於19701973年間,在畢卡索家做各種零工,後來他將271幅畢卡索作品藏在自家車庫中,長達40年。這些作品都沒有畢卡索的簽名。因為當年畢卡索為防偷竊,凡存放家中沒有賣出的作品都不簽名。

(劇終語)

1. 誰人不貪婪,誰人不愛財?

2. 不要隨便相信好人。

3. 裝憨、偽善,背後多數有陰謀。

4. 人性啊,人性!到底本善?還是本惡?

5. 網路上的消息,不論是勵志、療癒、振奮人心的、感人肺腑的,都不要相信。你看上述的造謠唬爛文學家,原來和偷畫者也一樣是「詐騙集團」,

   所不同的,他騙取的是你我的「心」而已。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華民國的國母究有幾位?    

        一般人的認知,國母必然是宋家千金中的那位,不然怎會被稱為「宋氏王朝」,至於國民黨官方文件,只截頭取尾承認有二位,其實呢?且細細清點如下:

1abedf3e42fcc98ef6bebfd21c7493f7.jpg

                                                                                        盧慕貞  像

c.gif   1885年孫文20歲,和盧慕貞結婚(19歲,1867年生),他們共生有一子二女(孫科、孫延、孫婉),但在孫文赴日搞革命的時候(自1891-),身邊帶的女人則是陳萃芬(原名香菱,又名瑞芬,人稱陳四姑)1873生,同鄉廣東人,一位「張著很大嘴像男人吃飯的樣子」的「聲音大」的「革命女性」,「在照顧孫先生的日常生活」,而且「為同志洗衣做飯、密運槍械」(以上有孫文友人宮崎寅藏及劉成禺《先總理舊德錄》披露)

下載 (1).jpg

                                   陳粹芬  像

            但是1898年的孫文,就同時看上了所寄居橫濱樓上人家的14歲女兒大月薰,1901年孫文36歲就向大月薰的父親提出要娶他17歲的女兒,當然遭到拒絕。但是孫文不死心,直接硬上,1902年生米成飯迫使其父母以簡單儀式成婚,1905年孫文自東南亞、美國返回日本播下了「孽種」,就在1906年他們的女兒宮川富美子出生前他離去,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頭。(此事在1984年8月17日,日本共同社發現:孫文有78歲的女兒,由學者久保田揭露,宮川富美子由另外的家庭寄養,大月薰改嫁了二次,1970年死,死前留有錄音帶)。

Kaoru_Otsuki_1900.jpg

                                大月薰  像

   孫文在日本換妻還不只一樁,另有淺田春的小妾,根據日本作家西木正明的《孫文的女人》一書中透露:1897年孫中山在橫濱溫炳臣家時,15歲的淺田春就被找來擔任女傭,隨即服務上床,淺田春1902年夏就過世,所以大月薰成了備胎(註1)。

30483873566937656664.jpg

                                                                                                                   淺田春  像

         1912年民國成立,孫文命宋嘉樹(又名耀如)為秘書,宋的女兒宋靄齡當特助(英文祕書),一直到孫文自創鐵路公司及二次革命失敗,東渡日本、台灣期間均與藹齡雙宿雙飛,更荒唐的是這時在橫濱朋友梅屋莊吉家中看到他女兒梅子,孫也心動放閃,若不是藹齡隨行,孫文的日本情史更要「梅」開三度了。回國後孫文不僅心動而且大膽行動,以一個有婦之夫身份,跟老朋友宋嘉樹提親去,據《宋家王朝》書中記述,當天由一位澳洲的友人唐納陪同去宋家,宋家樹聽完來意,當場臉色發白,昏了過去,等他回復知覺後嚴詞斥責道:「我是一個基督徒,我可不能讓我的兒女去過你提議的放蕩生活…」,而且「我要你走,逸仙」、「我要你走,你再也不要回來,我的家門永遠為你關上」,但是這時藹齡已懷身孕,受父母命服藥墮胎,禁止外出(註2)此時適逢孫文出差三個月後,孫文求見不得,藹齡原來已閃電決定嫁給卅五歲多金青年─孔祥熙(1914年)。藹玲的拜金,宋氏王朝已為此作證。

201301141447047633.jpg   

                                                                    宋藹齡  像

        但是失魂落魄的年近50的孫文,轉向追求藹齡的幼齒妹妹慶齡,而且1915年10月19日,就在東京結婚了,當然這也是一場「革命」,宋爸當然不會同意,還把女兒關起來,最後是慶齡趁管家不察時爬窗出來的,這時慶齡才22歲,孫文也並未和元配離婚,結婚「誓約書」第一條只載明會「盡速辦理符合中國法律的正式婚姻手續」而已,而宋家樹則永遠不會為此事釋懷,他說「我一生中還沒有被如此傷害過」,宋嘉樹死時(1927年)沒有任何告別儀式,是否與此有關則不得知。

U25P4T8D2491672F107DT20100826000910.jpg

                                                                                         宋慶齡 像

     孫文的性好漁色,和他的革命齊名,他和他的日本好友犬養毅聊天時便透露過,他最喜歡的事:一是革命、二是女人、三是書,這是人盡皆知事(事見宮崎寅藏傳記),而且孫文少年求學立志最早要當的不是醫生,是牧師,原來「我愛上帝,我更愛夏娃」。   

        據民間流傳的說法,孫文畢業在香港行醫,之所以逃離至澳門,也是因為「澳人馮氏的二妾求醫於文,文竟與通」,在檀香山也有「誘某澳商之女為妻,對外曰義女」的事(見《亂黨之真相》書等),怪不得張炳麟有詩曰:且欲追尋羅女士,陶然共醉白蘭杯。至於傳孫文也有台灣情人田靜,網友可以搜搜看。

    孫宋的重婚當然也「不難」解決,盧夫人當然要「深明大義」:「孫先生為革命奔走海外,到處流浪,身心為之交瘁,既然現有人願意照料他的生活,我願意成全其美,與先生離婚。」(1915.09),倒是慶齡在十年後(1925年)成為新寡,1949年叛逆了她老公的國民黨,留在中國並被操作為「國家主席團」一員。與小妹美齡老死不得相見。

註1:淺田春(1882-1902)的事跡,也載於《辛亥革命史資料新編》,詳記「明治33年十月21日,兵庫縣知事向外務大臣報告:孫逸仙(34歲),跟隨者溫炳臣(38歲)及淺田春(18歲,孫逸仙之妾)等乘車往…遊/住宿」,又另日往觀戲,孫中山化名中山二郎,明治35年,妾死孫憂鬱…等記錄(明治35年即1902年) 。 

註2:見「亂黨之真相」書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末代皇帝的后妃

       滿清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三歲登基六歲就退位(1908-1911),成年後當了十三年的滿州國傀儡皇帝,二戰結束被當日本人的戰犯,抓去關在俄國集中營,中共建國以後,被當成封建餘孽接受思想再改造,最後給他北京公園守衛的職位當

u=1990990197,450897643%26;fm=173%26;s=9AC27223C4537BC42CA1DDC301008091%26;w=640%26;h=400%26;img.JPEG

                                                                                                                                        溥儀年幼時 像

1952310438466297618.jpg

                                                      溥儀   像

        溥儀一生受盡愚弄、折磨、凌遲,但是好歹也是中國正統皇帝和偽政府的皇帝,所以疆土早已沒他的份,不過后妃侍女可沒有被剝奪。1921(民國十年)他雖是退位的遜帝,但仍享國民政府的優遇,這時溥儀十五歲,依例為他選后,雖然不再是美女列隊,皇帝手持如意點選,但也由四方蒐集來的照片,一整疊任他用鉛筆打勾,這次他勾選的是文綉,但是端康太妃認為這個女生家境不好、相貌也不夠好,她硬指定要婉容(滿洲正白旗郭布羅氏榮源之女),但是既是皇帝勾選就不能食言,最後的決定婉容為后,文綉為妃,一次娶二女,1923(民國十一年1213)成親,二女皆為十四歲。十七歲的小皇帝左擁右抱,大概很享福吧!你說咧?

16329578284249821498.jpg

                                         溥儀和皇后婉容  像

    事實上不然,光兩個女人的戰爭就夠受了,尤其婉容借勢欺壓妃子,下場是文綉求去,向天津法院訴請離婚(皇帝這時歸法院管了,最後和解取得贍養金三萬元成交),這是1931(民國20)的事。而婉容這一廂也並沒有因此琴瑟和鳴,相反的,還替溥儀戴上綠帽(和宮中侍者暗通),東窗事發只能困居斗室,竟日以吸鴉片過日(有人不禁懷疑溥儀到底行不行,提到溥儀從小身體瘦弱,不僅愛「打手槍」,還常找小太監找來「玩」,到底是有斷袖癖,還是玩多了自己疑神疑鬼起來,以上是溥儀自己承認的,見田布衣書)

          

    1931(民國20),這時的魁儡皇帝雖完全無權置喙「疆土」之事,卻有權納新妃,皇族人為他找來譚玉齡(滿洲他他拉氏家族女),這當然也得關東軍的特工調查、認可,同時為了他堅不娶日本女人而不悅,聽說這回小兩口水乳交融,但是天不從人願,就在1936年第五年(民國25)譚妃便一病不起,傷寒、子宮癌、肺癌都有人說,但聽說真正原因是被日本將領吉岡下的毒(溥儀在戰犯法庭作證時說的)

    這這時候日本主子立刻為他再物色「接班」王妃,向各中小學展開調查甄選美少女照片,送給「皇帝」勾選,最後在1603張中選上的是長春南嶺女子優級國民學校六年級的學生李玉琴,父親是田家飯店的跑堂,這一年(1931)溥儀37歲,李玉琴15歲。

        

    1945年溥儀被捕到東京受審,在俄國坐牢,1953(民國42年,中共掌政後)溥儀由俄方交給中共。溥儀經過共產黨整肅、教育,悔改後1959年獲釋派在人來人往的北平中山公園擔任看門工作,讓好奇的遊客如逛動物園般的爭賭那個昔日的皇上。這時他的妃子李玉琴改嫁了(雖經幾次探監)

    不過命運再多舛,1962(民國51)四月30日,58歲的「文史館員」溥儀還可以和36歲的杭州籍護士李淑賢再結一次婚(李淑賢則是第二次結婚)這個婚禮仍有周恩來送來的花籃,這就叫做「皇帝命」了嗎?

    (溥儀還有弟弟溥傑也一起被囚禁俄國,另一位「南張北溥」的書畫家溥儒,字心畲,客居台北任教師大美術系,則是他們的堂兄弟)。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德格和漢娜‧鄂蘭的師生戀

      如果對哲學稍有涉獵就知道這兩位地位和沙特與西蒙並駕齊驅的二十世紀德國哲學大師。她()們曾是師生關係也曾是床上的情侶,而且鄂蘭還當了小三。

Heidegger_4_(1960)_cropped.jpg

                                            海德格 像

th.jpg

                                     年輕時的鄂蘭 像

  海德格,馬丁(Heidegger, Martin 1889-1976),著有《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 1927)等,他應該是解釋「存在這個問題」(Seinsfrage)用力最深的哲學教授,1928年繼現象大師胡塞爾(Husserl, Edmund 1859-1938)在弗萊堡(Freiburg)大學的講座,1933年擔任校長,就在此時加入納粹黨,一度影響他的學術地位。       

      鄂蘭,漢娜(Arendt, Hannah 1906-75)出生德國的著名美國社會和政治理論的大師,著有《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 1951)等,她對於群眾、民主、社運等極有獨到見解,也是哲學史上重要的人物。

      1924年鄂蘭18歲,進入法國馬堡(Marburg)大學,老師是35歲的知名教授海德格。一個自幼孤單(13歲母親就改嫁了),詩如齊克果(KierKegaard)的多愁善感的猶太少女,立刻吸引了中年有家室及二個兒子的老師。於是發動了情書攻勢,四天後發出第二封(改稱親愛的),二週後的信箋顯示他們有了性關係。

   為了避人耳目,1926年春天,鄂蘭在海德格推薦下,轉學海德堡大學在雅斯培門下攻讀博士學位。雖然海德格不能忘情,時而通信偶有越區約會。但不久在1928年初,海德格由雅斯培密告中得知,他的小情人已和她們同班同學馮,維澤(Benno von Wiese)暗通款曲,但只維持了1927-28。她可能只是想藉此取代她的不倫戀。

   但1929年,她正式和同是海德格的學生史特恩結婚了。史特恩也是猶太人,1933年初史特恩逃亡巴黎,他們的婚姻便因而中止。鄂蘭1933年因為海德格加入納粹黨,使她決心離開德國。1936她在巴黎愛上同是難民的布魯歇爾(Bluecher, Heinrich),不久鄂蘭成為布魯歇爾太太。1941年移居美國,在數所大學任教。二戰結束後,鄂蘭雖恢復了與海德格的情誼,但也只限於純友誼,雖然鄂蘭有關極權主義的論點應來自海德格的政治傾向以及老公的左傾。

th (1).jpg

                                  老年時的鄂蘭  像

           1970年布魯歇爾去世,1975年12月鄂蘭去世,五個月後海德格跟著死去。從沙特起連讀大哲學家的情史,不禁要說:哲學家看起來也需要用下半身思考的。

 

文章標籤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