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沙特的后妃和波娃的小王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的大師,諾貝爾獎的得獎拒領的沙特(Jean-Paul Sartre 1905-1980),該是名重士林、舉世景仰的文哲學家,一生忙於著述,況哲學家者,不都是成天靜坐冥思,以智性引領眾生的?情慾生活理應節制而如柏拉圖。而且他與西蒙‧波娃的「堅情」不是也傳為「佳話」或「金童玉女」之類,所以當然不會有過多花花草草吧?

掃描0092.jpg

                                                                                                      沙特畫像(龍思良 畫)

        事實上答案是這樣的,沙特是信奉「多妻」主義又且是大辣辣不畏人言的那種「自由主義者」,所以基本上他的好女色和他的嗜酒如命是相輔相成的。至於他和西蒙‧波娃(Simon Lucie Ernestine Marie Bertrand Beauvoir 1908-1986)的關係是如何界定的呢?他說她是應允尊重他的這種「自由」,他哄波娃說:性關係有兩種,一種叫做「必然性的性愛」,另一種是「偶然性的性愛」,後者是處於「邊緣」,而前者是處於「中心」的,所以他對波娃是屬於「中心」而且永久的、必然的,但他們雙方都必須顯示出「透明度」。對這位曾獲法國鞏固爾文學獎的智慧新女性,這種鬼話她也相信,格友你呢?還是法式愛情觀都這麼「豁達」?

掃描0095.jpg

                                                                                                       波娃與沙特旅遊瑞典時留影(1954)

  沙特和波娃是巴黎高等師範學院的班對,1929年同年畢業(這年24歲,波娃小他三歲,沙特則矮她三公分),直到1936年出版著作時,沙特仍默默無名,1938《嘔吐》出版後,入伍被俘,1941年以半失明理由獲釋,1943年完成《存在與虛無》(Being and Nothingness)、《蒼蠅》公演,1944《禁閉》發表才贏得名氣,1945《存在主義即人道主義》的演說使他聲名大噪,這時他已40歲,這時他們已是近廿年的老搭檔了。

  沙特早在波娃之前,即有情人卡米耶,波娃還找她談判過,和波娃同居後不及七年之癢的1933年,沙特就有了新情婦瑪麗。

      之後,沙特更以大量勾引女學生聞名遐邇,而波娃不僅不忌恨,反倒是參與其間,原來波娃還是一個雙性戀者,當中奧爾伽便是波娃的學生。他們玩起了3P床戲,後來奧爾伽的妹妹莞達也被勾上。另名娜塔莉的父母便控告西蒙誘拐少女,西蒙因此不能在法國教書,相信她(他)們也是如法泡製的。直到1946年沙特如日中天,他的情感世界也更變本加厲,他也毫無吝嗇地為小女生花大錢,他勾引作家維昂的老婆米雪兒,以及在《阿爾托內的隱藏者》劇中排有角色的演員伊芙琳,還有十七歲的阿萊特、希臘女孩海倫,在1945-55年間他靠著酒精和毒品(巴必妥酸鹽、安非他命)提神趕稿,同時周旋四女之間,甚至一本書的扉頁叫印刷廠出不同「獻給XXX」的字樣版本,分別地哄騙西蒙和眾情婦。

      西蒙眼睜睜看著沙特的後宮佳麗,雖舔為「家人」的一份子,仍心有旁騖,1938年夏天波娃勾引沙特的21歲年輕學生鮑斯,傑克─羅衡(Bost, Jacques-Laurent)在薩佛(Savoie)山區至少度過了10天(1997年出版有鮑斯、波娃1937-1940年的書信集)。這下子你勾引我的學生,我也回以勾引你的學生,以示報復。1946.47.48.50多次波娃訪美,其間和美國小說家尼爾森‧阿爾格倫(Nelson Algren)留下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50歲,波娃42歲),波娃得鞏固爾文學獎作品《名士風流Les Mandarins 1954》中寫到自己被凱斯特勒勾引的情節,凱斯特勒即是阿爾格倫的化身,1960的《自傳第二集盛年之華 La Force de Lage》中則以真姓名呈現他。沙特在美國同樣有戰利品,1945年第一次赴美,所結識的M夫人(即那位使他筋疲力盡的陶樂赫絲?)這顯示了咱們互別苗頭、可是旗鼓相當的。

      和美國作家阿爾格倫分手後,1952-1959年間波娃還和小19歲的小鮮肉記者克勞德,朗茨曼(Claude Lanzmann)密切「私交」。西蒙‧波娃雖然在《第二性》(The Second Sex)中,頗委屈的承認女人有著無可奈何的性別弱勢,但她一生性愛上「豐功偉績」,應已不讓鬚眉。所以這一場世紀男女競逐中,如果沙特是廿世紀男性沙文主義之豬,而波娃也是男女通吃的女中豪傑。

    1965年沙特收阿萊特為養女,於是便繼承了他的著作權,西蒙的「中心」地位反倒落空,沙特1948年起支持共產黨,1954發表蘇俄極又更多自由等媚蘇言論,1955訪中,此時也和卡謬、阿弘等交惡。1970年(65歲)的沙特雙眼失明、酗酒、欠債、躁鬱,但仍跟阿萊特、莞達、海倫以及波娃相伴,猶得春宵頻仍。1980年死於布魯塞爾(75歲)。

   說起卡謬,據說和沙特那一群床上女弟子,也一一分享了「教學成果」,待另文以分解之,只是不得不說一句:原來哲學家也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

                                        

 

arrow
arrow

    波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